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生鲜到家业务“疫”外井喷,窗口期后谁是最终赢家?

2020-02-2017:26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

2020年的开局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所有人目光齐聚“到家”业务,生鲜电商似乎正进入肉眼可见的窗口期。

但比起短期利好,压力也在持续传导:劳动力密集、供货不稳定、运力紧张、用工成本攀升成为普遍面临的问题。

疫情显然是短期事件,生鲜电商一度因“烧钱”惹争议,此番窗口期改变了哪些商业要素?旺盛需求与供给端紧张的现实落差下,暴露出行业怎样的问题?窗口期结束,谁才能最终跨越时间周期?

1

生鲜电商迎来难得窗口期

生鲜电商一路摸索至今,整个市场占有率仅有3%左右。

多数消费者把它当做线下渠道的一个补充,远未成为“主流”。难点在于,生鲜电商的高履约成本和高损耗率。要解决这两点,需要生鲜电商公司覆盖密度足够高的用户群,且用户有高频的购买习惯。

曾经高歌猛进的“呆萝卜”就败在模型无法跑通上。2019年10月下旬,呆萝卜被爆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在这之前的9月,这家明星生鲜企业门店数量刚刚突破1000家,进驻四个省份在内的19座城市,月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

A`WH@3XCUO5H2]TO8EPYLON.png

“很多投资人认为呆萝卜这种次日自提的商业模式,烧钱会相对更少。”峰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说,“但讽刺的是,它却是第一家爆雷的”。

在针对资金链问题的回应中,呆萝卜创始人兼CEO李阳反思称,“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资金消耗过快。”而在这之外,低效的项目管理、低毛利率以及持续的用户补贴,则将呆萝卜进一步推入深渊。

在黄海看来,呆萝卜爆雷反映的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在疫情爆发前,鲜有能跑正的经济模型。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带来了难得的窗口期,一些原本生鲜电商领域不具备的“极端”要素:

第一个利好,各平台获客成本直接下降到0,毛利率提升,现金流改善。而此前的拉新成本非常高,达几十块钱,到家业务则将近“上百元”。

第二个利好是相对隐性的,即用户大量涌入、一个区域内密度上升之后,会为平台带来整体成本的下降。

第三个利好,帮平台获取到平时难以触达的“增量”用户。疫情期间,不少年轻人都开始教父母如何线上买菜了。

第四个利好,高集中度的消费需求。不止是订单密度集中,受疫情影响,叶菜类蔬菜、水果、猪肉、米面粮油蛋奶等特定生鲜产品需求普遍激增,登上各平台TOP榜。

2

需求在前,拦路石在后

生鲜电商的短暂窗口期到来同时,一系列问题接连暴露出来:

1、生产端采摘、加工人员严重不足,成本上涨;

2、供应商货品紧张、断供现象时有发生;

3、物流受交通、防疫检疫影响明显,部分地区出现延迟/无法交付;

4、复工不同程度延后,“最后一公里”作业员工匮乏;

疫情期间,蔬菜成了“必备单品”,各地需求旺盛,但供给十分紧张。

在永辉生活·到家蔬果买手罗江英看来,受疫情影响,近期生鲜产品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农户不下地,采摘和收割的生鲜货品少;二是蔬菜不能长期备货,备货条件有限,重点蔬菜、大米,批发市场备货量不足。

负责每日优鲜云南蔬菜基地采购的鄢世卿,在初二的时候接到消息,蔬菜生产基地工人短缺,且薪资也随之拔高:200、300、400、500……“每天的人工费都蹭蹭涨,菜价也在上涨”。

整体物流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人员没有回来”,物流问题随后逐渐显现,不仅作业量大,对物流分拣、配送安全也有要求,但由于人员缺乏,致使到货延迟现象仍有发生。

产地缺人、干线物流缺人,“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同样尖锐。

对于超市、社区生鲜店来说,由于复工推迟及心理负担的影响,一线员工人手严重不足,并且其中还有部分人力需要投入到防疫卫生工作。

配送方面,“自建+众包”配送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受损。此外,抛开一部分囤货需求,日常生消费峰谷特征明显,这也使得配送压力陡增,订单无法按时交付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社区物业出于安全考虑,不同幅度加强人员流动管控,禁止配送员进门,交付效率显着下滑。

尽管各平台的需求不断上涨,但解决不了供给侧的困境,长期来看,就将错过疫情带来的窗口期。

3

从短期到长期,谁能从中受益?

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大浪淘沙的生鲜电商市场,谁才能最终跨越时间周期?

“对比单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用户留存,抛开留存去谈增长没有意义”,高榕资本董事总经理韩锐表示。

华兴新经济基金董事总经理牛晓毅则认为,核心在于三点:疫情过程能否提供稳定的商品、价格、配送速度和质量,也即是通过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转换成中长期价值。

1582449948423599.png

“这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当中,大家都在纠结前置仓、开店、中心仓哪个好,市场上模式非常多,但模式不是问题的核心。”黄海认为,在第一梯队的生鲜电商战场当中,一点点商业模式的优化,不足以决定整个战局,而是由团队管控、供应链管控、场景性价比等综合链条决定,“终局的商业模式肯定是复合型的,不同形态满足不同用户群。”

未来,我们认为,生鲜电商长期利好将在两个方面显现:头部生鲜电商、零售商生鲜电商业务。

从供给端、零售端分别来看;

①供应链优势:从疫情期间整体表现来看,强供应链掌控能力的头部生鲜零售商优势明显。

②用户教育的长期影响:比起短期0成本获客,用户线上买菜习惯更有长期价值。恢复常态之后,用户会从不同APP当中进行比较,头部生鲜电商最有可能从中受益。

零售商生鲜电商业务的长期利好体现在两点:

①“农改超”再度获益:与非典对“农改超”的推动类似,此次疫情结束之后,传统渠道有望加快向商超转移。对比欧美国家和地区,中国生鲜商超渠道销售占比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招商证券综合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商超渠道销售占比仅为36%,而美国、英国、日本这一数据则分别高达66%、73%、69.50%。

②刺激零售商到家业务投入:零售商的生鲜电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对存量业务进行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投入时间及成本受基础数字化能力高低影响。

如此来看,窗口期结束之后,在有限的存量市场,生鲜电商年轻创业者还有一场求生“硬仗”。

来源:36氪 杨亚飞 詹妮妮

上一篇: |亿元补助奖励,包机、包高铁……多地出台...
下一篇: 多地紧急取消审批,“先复工,再核查”!...
他们都选择了中华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 2018 冷冻食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