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牛肉进口的不断开放,未来肉牛养殖必将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必须要逐渐弥补现在的不足之处,才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目前中国的肉牛行业,尤其是在养殖环节,却是积弊重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12-2814:32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随着我国对牛肉进口的不断开放,未来肉牛养殖必将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必须要逐渐弥补现在的不足之处,才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目前中国的肉牛行业,尤其是在养殖环节,却是积弊重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牛赔钱,不养牛断货
想做鲜肉的大屠企进退两难
目前国内的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亏损直接导致国内绝大多数屠宰企业放弃了肉牛养殖,或者是将资金和牛舍租借给养殖户,待育肥完成后收购肥牛,这也就是很多企业宣传的“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
但“公司+农户”模式又是非常不稳定的,当外购牛源特别充足的时候企业就会不让承包养殖户的牛出栏,造成企业一定程度上违约,这种情况很常见,企业的信誉度受到质疑,养殖户最终就不再与企业合作。此外,当长三角等地客商给出的肥牛价格较高时,养殖户就会瞒着企业把肥牛以高价对外卖掉,双方违约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国内,一些大的肉牛屠宰企业早在10年前就开始操作“公司+农户”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成功,当农民违约,企业进行诉讼会是一个非常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另外当市场行情低于签约合同价格的时候,有些企业在屠宰过程中也会毫不客气的做手脚,压低屠宰率造成农户的损失,在我看来,所谓的“公司+农户”只能是个梦想。
自己不养牛、收牛不稳定,也就造成了屠宰企业的牛源不稳定。自2013年之后,整个行业国产牛源紧缺,谁手里有牛,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据我所知,国内某些一线肉牛屠宰企业因为牛源问题,每年都会出现供应不足及停产现象,引起后续鲜肉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如果养殖环节做不到盈利,屠宰企业以后就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很难走得长远。
隐形利益链条致企业巨亏
“斤斤计较”才能让养殖盈利
国产肉牛养殖的亏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扭亏为盈是很现实的,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的巨亏是由一些隐形的利益链条导致的。
如果一位高管、专家在他曾经管理过的每一个肉牛企业、每一个肉牛项目都是亏损的,那么你还敢期望他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呢?在肉牛养殖行业中,大企业从业经历、高学历并没有让肉牛养殖盈利,农民养殖户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他们不懂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更没有美国式的规模化,但是为什么他们却几乎从来都不亏损呢?
在我国,由于肉牛育肥行业起步较晚,从初期的白酒糟养育肥牛开始,至今真正形成产业还不足20年,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健全,包括《肉牛饲养标准》,即使我们相信它是绝对准确的,相信《肉牛饲养标准》与实践之间是毫无误差的。
由于现在肥牛与架子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倒挂,并且牛肉价格相比10年前翻了约3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牛养得更肥、把牛养到更大的出栏重,让每一头牛都尽可能的生产出更多的牛肉来,要在重量方面“斤斤计较”,这是现在饲养育肥牛盈利的必须条件。
回忆近几年活牛价格,自2013年国内开始大量进口澳洲牛羊肉,育肥牛价格出现了自2006年连续暴涨以来的首次下滑,由2013年的13.5元/斤左右,下滑到今天的12元/斤左右。但经过这几年的进口肉冲击后,目前的价格在近几年表现一直很稳定,而即将到来的美国进口牛肉,会是最后一波冲击,目前国产肉价格不存在明显下跌空间;如果不是在2013年大量进口澳洲牛羊肉,2013年末国内育肥牛价格早就突破14元/斤了!
在架子牛育肥养殖生产中,可划分为买、养、卖三大环节,虽然在“卖”这个环节养殖者只能随行就市,但是在买、养两大环节,养殖者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的主动权,要会买牛,避免落入陷阱,要知道什么是真架子牛、什么是假架子牛,不要只会看“漂亮牛”,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牛增重速度快。在饲养环节要多做试验,仔细观察、详细对比,根据实践生长效果逐渐调整,最终形成有效的经验配方。
精细做好买、养两大环节,就可以达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亏损,在正常行情下获得可观利润,在行情好的时候获得暴利。
空白的饲养标准
怎能脱离实践?
国内育肥牛平均出栏重由10年前的500kg至550kg,逐渐上升到了现在的600kg至700kg,甚至很多优良品种牛的出栏重达到了750kg至850kg,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看过养牛书籍的人都知道,在《肉牛饲养标准》中,营养参数最高只给到500kg的体重标准,那么510kg至700kg阶段的肉牛从理论上到底应该怎么饲养呢?可以理解成是理论上的空白吗?
在我看来,《饲养标准》首先要建立在《饲养试验基础之上》,由大量实践数据所得才是切合国情,具备指导意义的。我国自然条件本就不足,和常年如呼伦贝尔大草原般的澳洲与南美洲不同,他们凭借着超级低廉的谷物价格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肉牛养殖基础上早已超越我国,但在肉牛育肥方面,中国养殖水平并不差,希望从政府、到科研机构、再到行业协会,能够从实践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用《肉牛饲养标准》。
不关心增重效果,只重营销
这样的饲料企业能“帮助”养殖者?
多数饲料企业的饲料配方都是使用配方软件“合理”设计出来的,而饲料配方软件却只是按照《饲养标准》中的固定数据,进行辅助计算的一款工具而已,当《饲养标准》本身都失去参考价值的时候,配方软件设计出来的肉牛饲料产品效果会是什么样呢?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地上,99%以上的商品肉牛浓缩料、肉牛精料补充料都不具有实用性,99%以上的肉牛饲料企业都只是在运作“营销模式”,关心的只是每卖出去一吨饲料能赚多少钱,至于饲料对于肉牛的增重效果如何?饲料企业自己也根本不清楚,甚至就连国内的一家大型上市饲料集团公司的配方技术人员,都不知道自己设计出来的“肉牛浓缩料”的用量比例是多少。
只是凭借虚假的广告语“肉牛月增重100斤以上”去迎合“盼牛快长”养殖户的心理需求,用不成熟的产品加上不成熟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养殖者致富,最终导致养殖亏损。
如果脱离前提条件谈“增重速度”就像不考虑季节谈“冷暖”一样,肉牛增重速度数值的高低,不仅仅受品种的影响,瘤胃误差、育肥期长度、架子牛性质都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要理性认识增重速度,不要对增重速度有不现实的要求,谨防受骗上当,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架子牛空腹进场最高的称重数值出现过7天增重193斤的现象,但这完全是由瘤胃误差造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证实,对于“常规架子牛”育肥而言(体重250kg至350kg的架子牛),育肥期前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绝对高于育肥期后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这一规律是饲料与饲养方式所无法改变的。
本文作者:张春雷,由李俊采访整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