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14:32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2月9日,O2O社区电商爱鲜蜂和国内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中商惠民正式公开发布消息,中商惠民完成对爱鲜蜂战略投资,双方将在优势资源上协同发展,持续深耕社区市场。
生鲜电商作为电商领域内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虽然深受资本追捧,却陷入了盈利困境。一方面生鲜冷链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建设不足,带来高腐损率;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缺乏上游控制力,产品标准化难度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经历了上半场的野蛮生长,下半场生鲜电商该如何找到盈利的方向呢?
融资遇阻,爱鲜蜂“嫁”中商惠民
爱鲜蜂与中商惠民的“绯闻”经过几日发酵,于2月9日终于落定。当日,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商惠民”)正式宣布,完成对知名社区电商爱鲜蜂的战略投资并控股。
据了解,爱鲜蜂在获得中商惠民的战略投资后,将继续保持对公司的独立经营权,而中商惠民也将全面助力爱鲜蜂的拓展经营,助其实现盈利。爱鲜蜂作为社区O2O的代表,平台上产品主要以生鲜为主,它依托社区便利店,为周边消费者提供30~60分钟生鲜百货配送服务,用户从网上下单后,爱鲜蜂帮助便利店进行订单分发,然后采用众包物流进行配送。
与爱鲜蜂不同,成立于2013年5月的中商惠民,作为一家以B2B为基础业务的快消品电商企业,主营业务是为居民社区、商业社区和大学社区提供生活商品配送服务,在自建仓储物流、供应链端都有一定积累。
双方合作后,爱鲜蜂将继续把精力放在C端用户的服务上,而中商惠民除了帮助爱鲜蜂巩固现有上游供应链合作之外,还将帮助其丰富商品品类,提升干线物流的配送效率。
从2015年9月的C轮融资后,爱鲜蜂就时常被推至风口浪尖。资金链断裂、裁员、高管出走等问题笼罩在这家公司上。直至去年11月,爱鲜蜂才完成来自美团的D轮融资。那么,此次爱鲜蜂能否通过与中商惠民的合作摆脱去年的阴影?
“O2O领域特别是社区电商,目前还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可靠的盈利模式,大量企业在探索过程中倒下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现有渠道的竞争,以及高昂的推广成本都是制约这个行业互联网化的因素。”极光数据研究院分析总监唐欣认为,新的合资公司要获得生机,恐怕还需要有所变化,找到一个更加明确的需求定位才行。
生鲜电商增长乏力,陷“盈利难”魔咒
爱鲜蜂的困境,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去年开始,生鲜电商、社区O2O连遭变故。作为电商中少数的“蓝海”市场,生鲜O2O早有顺丰、京东、阿里巴巴等乃至各大资本巨头扎入其中,但是成效却不大。而数据又给生鲜O2O市场泼了一盆冰凉的冷水:4000多家企业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盈利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则处于巨亏状态。尽管各方力量不断进入这一市场,但现实情况是生鲜电商盈利的道路十分坎坷,增长乏力。
生鲜电商到底中了什么魔咒导致无法分身,而这个魔咒又该如何破解?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阻碍生鲜产品发展的有两个重要因素:打通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但这两个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2016年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唐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生鲜产业利润本身就比较单薄,资产还特别重。传统生鲜业依靠各级渠道和实体店来经营,模式成熟,已基本占领主要市场。而新进入的生鲜O2O在渠道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既要构建自有渠道,又要进行线上引流,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鲜O2O的运营成本。〓〓
以太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高倩在分析生鲜电商的成本管理时提及,要想开源节流,降低采购成本,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力,拿货钱越低,采购成本也越容易控制。“外包物流成本也不低,前置仓也需要付出人力成本。即便是体量比较大的是第三方物流(比如外卖平台)也会遭遇类似情况,每单物流都要抽15%以上,如果没有战略合作融资,在资源上会缺少支持。”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表示,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果蔬、肉蛋、水产等品类95%的冷链运输覆盖率来看,国内10%的冷链运输覆盖率实在是太低,区域性的冷链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更是将冷链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发展的均衡度。
在其看来,所谓的运输成本,不单单是冷链运输相比普通物流的材料、仓储与预运输成本,高达20%~30%的损耗率直接导致了商家盈利无望,而国外成熟市场中冷链运输的损耗率不过3%~5%。就算以最低限度的20%损耗率来计算,2015年度全部生鲜电商实际可销售产品金额高达700亿元,其中140亿元的部分被白白浪费在了运输环节,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而言少了110亿元的收入。
深农电商总部总经理陈磊坦言,所有农产品电商都面临标准化的问题。之所以货不对板导致客户投诉,是因为产地碎片化,资源化和标准化难度极高。为避免投诉,生鲜电商不得不在购买货品后自行分拣选货,这必然带来货损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生鲜电商有限的体量也让它们在竞价中缺少话语权。上述生鲜电商高管表示,电商的竞争力应该来自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利润也应该来自于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渠道。“但现在生鲜平台能吃下的货量有限,大部分生鲜品类其实还是来自于中间批发商,生鲜电商的货源渠道和线下实体区别不大,议价能力并不高。”上述生鲜电商高管说。
而在打通产业链这一点上,生鲜电商专家李志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目前多数生鲜电商的重点主要还是在营销和渠道上,对上游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并不擅长,而这些传导到下游的营销和渠道上也会给生鲜电商带来巨大压力。(综合)
■相关链接
生鲜电商下半场玩法有哪些?
1.5万平方米的大仓库被分为控温、冷藏、冷冻和深冷四大区域,温度从10℃~15℃、-4℃~0℃、-22℃~-18℃不等,水果、蔬菜、肉禽单品、海鲜等各式生鲜商品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区域。这是京东在北京的生鲜仓库。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供应链负责人朱铭告诉记者,在线下超市里,鸡蛋多半只是常温保存,但在这里却要放在冷藏区,“目的是尽可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面对竞争,生鲜平台只能自己动手补齐短板。自建冷链物流、减少损耗这样的重资产投入必不可少。顺丰优选、每日优鲜、沱沱工社、易果生鲜等一系列生鲜电商平台都建起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生鲜电商企业正在尽力完善冷链物流这一关键竞争力,确保产品的仓储及配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说。
互联网技术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甚至创造出新的模式。生鲜电商每日优鲜CEO徐正表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模式”,即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简而言之,就是在社区3公里范围内建大量冷库。根据订单密度、天气甚至节假日等因素,作出一套数学模型来计算不同的补货系数,能够相对准确地将货品从大仓调货到相应微仓,这样一方面用户下单两小时后即可送达,体验更好,另一方面履约成本只有传统方式的三分之一。从去年7月份开始,每日优鲜已经在北京市场实现盈利。
此外,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也为生鲜电商带来新的商业逻辑。通过与线下实体的合作,生鲜电商平台有机会变身为供货商,以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易果生鲜以8.5亿元受让了永辉超市转让的联华超市股份,后者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三四千家门店;味道网也计划在未来两年将自有及合作门店数量扩展到5000家。春播创始人王昕表示,目前春播也与线下社区店合作,设立了超过300个店中店“春播角”。
《中国食品报·冷冻产业周刊》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