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17:11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吕翠平 刘圣蓉农历猪年刚刚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猪事”波及到了速冻食品行业,从2018年8月在国内开始的非洲猪瘟(ASF)疫情,对肉制品企业的影响被突然引爆。
虽然已经持续数月,但之前对非洲猪瘟态势的关注,还集中于上游生猪养殖、屠宰环节,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心理感觉上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当疫情蔓延到食品行业,消费者的心理危机陡然上升。尤其是树大招风、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受到的关注越多。作为速冻行业知名品牌,几乎家喻户晓的三全,就撞在了这样的枪口上。
在新媒体时代,反应稍一迟疑,对品牌影响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2月20日,身陷“非洲猪瘟”漩涡的三全食品再发声明,在《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表示,公司已购置非洲猪瘟专用检测设备,争取尽快实现企业对非洲猪瘟的自检能力。
舆论对知名品牌过度关注,却忽视了或许更为重要的问题:猪肉作为肉制品的重要原料,ASF是笼罩在整个速冻食品、肉制品行业上空的阴云。食品加工企业严把原料关责无旁贷,但如果上游养殖、屠宰环节隐患重重,则下游企业必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重创企业乃至行业。
✎冷食传媒记者 | 吕翠平 刘圣蓉
◀◀◀ 1 ▶▶▶
非洲猪瘟“突袭”速冻行业
多家企业被“暴雷”
制品企业防控措施升级
2月15日,有媒体报道,三全生产的灌汤水饺在湖南湘西、甘肃酒泉两市抽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消息爆出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月18日,三全食品首次就此发声,在《关于媒体报道灌汤水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情况说明的公告》中称,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涉及疑似产品灌汤水饺共计2.4127万件,价值近217万元,并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分的工作,做好非洲猪瘟的防疫防控工作。
2月20日再次声明,三全食品已购置非洲猪瘟检测设备(最新 | 三全食品声明:已购置非洲猪瘟专用检测设备,将对原料猪肉“批批检”),进一步显示了其积极应对非洲猪瘟,对消费者负责的决心。
2018年8月初中国第一例非洲猪瘟在沈阳发现,作为生猪养殖、屠宰、流通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一直在持续根据疫情出台相关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8月10日~2019年1月29日,农业农村部累计发布将近20个文件控制非洲猪瘟,涉及饲料、养殖、物流、屠宰、流通、防疫、检测等各个领域。
2019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紧急下文,要求非洲猪瘟控制源头的所有生猪屠宰厂,从2月1日起必须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屠宰过程中每批生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
但这意味着,在2月1日之前,即使是合规的生猪屠宰厂,也不一定具备非洲猪瘟的检测能力。这当中,即使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有比较完备的进货查验检验流程,很可能也会有部分染疫猪肉作为原料被采购和加工使用。
事实上,此次三全食品涉ASF的三个批次产品——20190113H、20181111H、20181129H,生产日期均在2019年2月1日之前。
2月18日晚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要求猪肉制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
据了解,广东省市场监管局20日下发文件,将在2月22日召开广东省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会议,会议内容包括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及等温PCR快速检测技术防范培训。
◀◀◀ 2 ▶▶▶
食品企业
上游生病,下游打针?
解决猪瘟问题,关键还在源头
三全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这并非某个猪肉制品加工企业的问题,据媒体的相关报道,科迪食品、金锣食品等多家企业也被波及。
非洲猪瘟源头在“猪”,理论上讲,只要用猪肉为原料加工食品,都难免“中招”。
“我们下游企业也很恐慌,虽然每天都在做防控,但百密总有一疏,万一哪一天……”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很惶恐地表示。
根据农业农村部通报,自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到2019年2月20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目前仅河北、海南、新疆、西藏,以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非洲猪瘟疫情。
在这种形势下,食品企业把控原料猪肉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据以往疫区的报道了解,养殖场发生疫情一旦上报会遭到全部扑杀深埋或无害化处理;生猪屠宰企业如果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上报后面临存栏待宰的猪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库存成品肉封存甚至无害化处理掉,还会被关停消毒整顿15天以上,损失巨大可能导致一些养殖场、屠宰企业瞒报、不报的情况。
有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担心: 即便生猪屠宰企业具备检测能力,加上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肉进行二次检测,仍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抽检甚至批批检,都不能完全保证原料肉没有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屠宰企业是对猪进行血液检测,每车抽检一部分做不到每头猪都检测;有条件上检测设备的食品加工企业检测猪肉是每个批次产品抽检,一箱原料肉有4-5块猪腿肉,有可能来自2-4头猪以上,一箱分割猪肉块可能来自于上百头猪,加工企业不可能每块肉都检测到。”
产业上下游关联密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上游原料问题导致速冻食品行业出现食品安全的“黑天鹅”事件,非洲猪瘟并非首次。
曾将速冻水饺行业搅得天翻地覆的“金葡菌”事件,也是因为原料猪肉导致。根据当时的食品安全国标,金黄色葡萄球菌允许在原料猪肉中检出,却不允许在速冻米面产品中检出,致使多家速冻食品企业成为质量黑榜的常客,困扰整个行业多年。在全行业的持续努力下,最终修订了速冻面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295),影响方告结束。
此次,速冻食品再次因为“原料”背黑锅,同样促使行业思考和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力。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上游养殖业的乱相与监管不力,可能会让速冻行业的发展遭遇更大的危机。
独家专访
冷食传媒对话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君石
非洲猪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也不是公共卫生问题
问:食品生产企业是链接原料供应商与终端消费者的中间环节,近段时间“猪瘟”波及多家生产企业,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信任危机。请问,在目前形势下,食品企业该如何应对非洲猪瘟的影响?
陈君石:食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原料采购规范,看是不是来自非洲猪瘟流行区,原料采购的索证等工作要做好。没有其他办法。
问:2月20日,三全食品通过新浪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已经自购非洲猪瘟检测设备,专业配套实验室也在建设中,争取尽快实现企业对非洲猪瘟的自检能力。关于食品加工企业自检非洲猪瘟病毒,您怎么看?
陈君石:一个食品加工企业来建立这样昂贵的、流程精细化的检测机制,批批检测,成本实在太高了!尤其是规模型企业,原料采购量是非常大的。即便三全食品这样的龙头企业可以做到自检,但中国还有那么多中小企业,能做到吗?
问:自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以来,相关部门和专家都多次强调,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猪肉可以吃。但对含猪肉食品中疑似检出非洲猪瘟的,消费者又出现疑虑和担忧。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科学认识食品中的“非洲猪瘟”?
陈君石: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除了疫情流行区,非流行区的活猪身上也可能携带了非洲猪瘟病毒。如果携带病毒的活猪在屠宰、加工等整个过程中,病毒死掉了,也能检测出这个病毒。现在食品中检测出来的都是死的病毒,是“病毒尸体”,对人体无害。所以,非洲猪瘟疫情既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让消费者科学认识,政府和专家要做好宣传工作。消费者所了解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媒体,所以,媒体也要客观报道。
注: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