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官媒最新发声:冷链装卸工频“中招”,亟需科学有效的方法防疫!

2020-12-1615:51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

冷链环节屡次出现感染者,秋冬来临,如何更加科学的防疫?

文/ 半月谈

今晨7:30,《半月谈》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一篇题为《冷链装卸工频“中招”,怎么办?》文章。

大连港某冷链企业4名工作人员新冠检测呈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涉事产品未流入市场

据文章描述,撰文背景是因为屡次出现冷链装卸工人感染,就在文章发布当日,12月16日辽宁省卫健委通报,新增本土无病症感染者4例,均为大连市报告。新增患者均为港口从事冷链货物搬运的工作人员。

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工作专班,组成流调、消杀、核酸检测等12个工作组,迅速开展流行病调查、密切接触者转运隔离等工作。就地立即封存冷链货物,涉事产品未流入市场。目前,正在对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全力排查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半月谈》官微指出,冷链装卸工接连感染,证明防疫还有许多薄弱之处亟待提升。

风险点1:冷链装卸工多位劳务外包人员,流动性大

为何冷链装卸成为防疫隐患环节?半月谈分析道:冷链装卸工多为劳务外包人员,流动性大。天津港冷库行业业内人士介绍,冷链装卸工人大都受雇于第三方外包公司,而且当地有不少小公司以为港口各用人处提供劳力为主营业务。

11月出现确诊病例的天津某冷链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确诊病例装卸工人为劳务外包公司雇佣,当问及最近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的时间,他表示“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首农(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学志介绍:“因为管理和成本因素,几乎没有几家冷库公司自己能养得起装卸工人,多数冷库都会找外包公司,工人流动性较强,存在一定防疫隐患。”

风险点2: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应检尽检”落实不到位

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各大港口的劳务外包人员都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等,但工人长时间劳动会大量出汗,护目镜易起雾,且劳作中不可避免擦汗、擦拭护目镜或整理口罩。

同时随着防疫形势的好转,不少工人都逐渐放松警惕,天津某冷库负责人说:“劳务外包的装卸工人计件发工资,在之前防疫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普遍防疫意识较弱。”

而且有些港口和企业并未按照政策要求对冷链产品“应检尽检”,比如按照厦门市规定,接触进口冷冻食品的司机、装卸工等企业工作人员需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费用由财政统一列支。

但是记者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员工未消杀进入清洁区”、“工作服与普通衣物混置”、“出库车辆未进行消毒作业”等问题。更有甚者,冷链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记录查询不到。

《半月谈》建议:冷链装备更新换代,用现代科技提升防疫水平!

因此《半月谈》也再次建议,不让要口岸防疫留下真空地带。要切实提高装卸工自身防疫认识,同时应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防疫,冷链食品装卸装备进行升级换代,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风险,同时推广使用紫外线灯或紫外线机器人,对冻品进行不拆包装照射,最大限度地用现代科技提升疫情防控水平。

目前尚未出现食源性感染病例!复旦附属医院主任:不必为此拒绝进口冷链食品!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安心吃吗?需要指出的是,猪、牛、羊等动物并不会感染新冠病毒,按规定生产的相应肉制品也不会自带病毒。但是,新冠病毒携带者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污染食品或者外包装。

截至目前,国内并没有出现因为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认为,“预防进口冷链食品的感染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不必为此拒绝进口冷链食品。

“首先,从正规渠道购买进口冷链食品。第二,尽量熟食,不要生吃。第三,买来进口冷链食品后,先不要打开,将其放入56度以上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这样可以将外包装以及内部的食品表面的病毒灭活。第四,对用过的餐具立即清洗消毒。第五,操作前戴好口罩和手套。”

进口冷链食品作为保证民生供应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能简单“一刀切”,一禁了之是懒政不负责任的体现,据郑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通知,郑州市冷库封库之后,多种类冻品价格出现波动,甚至影响鲜肉价格。12月14日,记者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天价肉”、跟风提价、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郑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告诫各冷链及生鲜食品经营者。


上一篇: 多地升级冷链食品管控措施,打击来源不明、...
下一篇: 追踪 | 冷库停业,旺季将至,急坏冻品人!...
他们都选择了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