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816:03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近日,全球最大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瑞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发布了《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概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28.0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3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
报告还显示,中国速冻食品的消费正逐渐从以往的季节性消费,向日常消费转变;目前90%以上仍集中在家庭消费,餐饮业消费不足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1 ▶▶▶
| 动向 |
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
速冻食品是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不会繁殖,食品安全有了保证。
近几年来,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现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且烹饪环节多而复杂,导致年轻人下厨时间较少,意愿也不强烈。外卖虽然越来越便捷、普遍,但常被曝出各种健康、卫生问题。而速冻食品既满足了容易烹饪、食材营养的要求,又顺应了年轻人懒、宅的心理。
另一方面,速冻食物不添加防腐剂,依靠低温来保鲜保质,符合人们追求健康、卫生的消费观念,因而在家庭餐桌上愈加常见。
报告显示,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28.0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3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未来,速冻面米制品、速冻火锅料制品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促使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 2 ▶▶▶
| 淡旺季 |
消费季节性问题逐渐淡化
微小趋势反映出市场大变化。以往,速冻食品存在显著的消费淡旺季。比如,火锅在秋冬季消费最为旺盛,而在春夏季反应平平。速冻米面中的“杠把子”水饺、粽子、汤圆则分别在春节、端午和元宵节前后,达到年度销售峰值。
从销售数据上也可以一窥端倪。北方速冻调理肉制品生产厂家——惠发集团2017年第四季度销售营收占全年的38%,这个数字超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之和。虽然悬殊较大,但相较于2016年同期的45.3%,已经下降了7.3个百分点。
从惠发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出,速冻食品销售的季节性正在逐渐淡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生活节奏的加快,速冻食品将日趋告别节日性消费,走向日常消费。
由此,一个不争的事实呈现,即:速冻食品季节性消费趋势将逐渐减弱。
◀◀◀ 3 ▶▶▶
| 趋势 |
销售渠道多元化,渗透率提高
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速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和大卖场。就速冻食品的消费占比来看,90%以上集中在家庭消费,餐饮业消费不足5%。而在发达国家,速冻食品在餐饮消费中占比60%以上,其中日本更是高达70%。
随着速冻食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依附于零售终端的销售模式,已难以满足速冻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对餐饮渠道的开发力度,将是业内各企业的迫切之选。
速冻食品进餐饮渠道,除了传统的火锅店、饺子店,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还先后打入了关东煮、麻辣香锅、麻辣烫等餐饮业态,一些速冻面条制品还进入了焖面店、粥铺。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订餐及配送服务已相当成熟,餐饮外卖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报告显示,2013—2017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由465.0亿元增至209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6%,预计2022年外卖市场规模将超过4770.0亿元。
借此契机,速冻食品在外卖餐饮中需求快速增长,特别在麻辣烫、烧烤、冒菜、速食便当等餐饮形态中使用广泛。
此外,中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大型速冻食品企业纷纷设立了各类技术研发机构,并与知名院校开展科研合作,比如安井食品就与江南大学等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开发关系。
此外,部分企业还自行研发冷库、冷藏车,助力速冻食品向县城、乡镇市场下沉。
未来速冻食品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将引领市场的良性发展。
◀◀◀ 4 ▶▶▶
| 制约 |
中国冷链物流体系仍有待完善
冷链物流对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速冻食品的品质。
消费升级浪潮下,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商务部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即在物流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的比重,分别为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大部分生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易腐食品冷藏运输率已超过90%,冷链流通率更是高达95%~98%。
而根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在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收入为259.83亿元,仅约占全国冷链物流的27.52%,行业集中度低,市场“水大鱼小”,尚无超级巨头出现。
冷链流通率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发生本质改变。这种差距是全方面的,既有像基础设施落后、区域资源不均衡、用人成本高等来自行业共性的原因,也有链路效率低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企业自身顽疾。
来源:综合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