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10:42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近日,河南民生频道曝出,郑州万邦市场一商家售卖合成鸡肉,在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调解下,对消费者进行了10倍赔偿。
然而,随着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组对万邦市场内部分商户销售的此类商品进行全面排查,事情出现了反转。原来,这款名为“单冻大胸(冷冻预制调理肉类)”的产品属于合格的调理肉制品,并非“合成肉”。
其实,容易被人误解的调理肉制品,不只是鸡肉调理品,还有牛排、香肠、鱼丸等牛肉调理品。
1
| 曝光 |
河南万邦商家卖合成鸡肉,赔偿10倍
近日,河南中牟的魏先生可糟了心。据河南民生频道报道,4月13日,魏先生在中牟县万邦批发市场购买了一箱鸡胸肉,但回家就感觉这次买的不大对劲。
在对鸡肉进行淘洗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油花,淘洗的水也呈明显的乳白色。在烹饪的过程中,锅内也出现乳白色的泡沫,而且越来越多。
在记者的追问下,商家告诉记者买这种肉的一般是学校、工地,贵的便宜的一块用。根据鸡胸肉外包装的配料表,记者发现这种肉的成分表里包括鸡胸肉、水、大豆蛋白、淀粉等成分。
随后,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也来到现场。但对于鸡肉的真假问题,他也表示不知,仍需要进一步调查。如果商家不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将对这批鸡肉进行查封。
在执法人员的调解下,商家按照《食品安全法》对魏先生进行十倍赔偿。
2
| 反转 |
属于合格的调理肉制品,并非“合成肉”
然而,随着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组对万邦市场内部分商户销售的此类商品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并对已售的商品流向进行调查,事情出现了反转。
经调查,《“合成”鸡胸肉吃着放心吗?》所报道的产品系万邦物流园冻品区D11区2号冰河冻品商行在售冻品,名为“单冻大胸(冷冻预制调理肉类)”,配料主要包括:鸡胸肉、水、大豆蛋白、白砂糖、食用盐、淀粉、味精等,属于预制调理肉类。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细则(2018版)中的定义:“调理肉制品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绞制或切制后添加调味料、蔬菜等辅料,经滚揉、搅拌、调味或预加热等工艺加工而成,食用前须经二次加工的非即食类肉制品”。
调查组人员介绍,而“合成肉”是以食用纤维、蛋白、血清等原料经加工所制成的近似肉类口感的合成制品。而报道中所涉及的产品是以禽畜肉为主要原料的调理品肉,并非“合成肉”。
而且,报道中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商等信息齐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满足正常销售条件。在销售过程中,因商户未能准确向客户说明产品特性,导致客户在使用中产生误解。
3
| 延伸 |
被误解的调理肉制品
还有牛排、香肠、鱼丸……
此前,重组牛排也曾成为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据媒体报道,不少在售牛排可能是利用“农贸市场的廉价碎牛肉,使用胶水粘起来后出售”,引发了公众担忧。
针对上述报道,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曾发表声明,称节目中关于胶水黏合牛排的说法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报道中所提及的利用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加工的调理肉,是为了更方便消费者加工食用,本是一项肉制品加工新工艺,但在经历风波后,“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产品还没形成市场,可能就被扼杀了。”
△“重组牛排”实为调理肉制品,并不违规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吉鹤立表示,卡拉胶在肉制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在欧美等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产业经验,近些年来才逐渐引入到国内。其在牛排等产品加工中使用后可以有效锁住水分,提升弹性和口感。“在生鲜肉类等原料中是禁止使用添加剂的,但这种加工牛排属于预制肉制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是允许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的。”
渤海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登勇表示,所谓的“合成肉”、“拼接肉”说法并不准确,此类产品是以合格畜禽肉为主要原料,在绞碎或切碎后按配方加入大豆蛋白、食用胶体、磷酸盐、调味料等食品添加剂,进行二次成型加工而成的预制类调理肉制品。
经查,市面上常见的“拼接牛排”多属于调理类预制食品。按照《NY/T 2073-2011调理肉制品加工技术规范》的定义,它是将畜禽肉绞制或切制后,添加调味料、蔬菜等辅料,经滚揉、搅拌、调味或预加热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类肉制品。
刘登勇表示,除牛排之外,目前市面上还有相当数量的肉制品,如香肠、鱼丸、汉堡中的肉饼等,均使用了重组成型这一技术。“如果所使用的原料肉和食品添加剂均符合相关标准,并按规定明确标示,产品达到合格要求,它就只是一种正常的加工食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购买。”
来源:大河网、新京报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