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牛羊肉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对于产品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但和猪肉、禽肉行业相比,中国牛羊肉行业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在产品品质和市场供应方面都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牛肉消费国。河南冷冻食品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食品报冷冻产业周刊总编辑穆培龙认为,以牛羊肉为代表的高蛋白食品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目前健康化、高端化的消费升级诉求,这也是近年来国内牛羊肉消费不断攀升的内生动力。预计未来牛羊肉消费场景的扩张仍将继续拉动整体消费量的上升。
失衡的供需状态
穆培龙介绍,失衡的市场供需状态一方面体现在市场需求节节攀升。
2016年,我国牛羊肉市场规模已高达3600亿元。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牛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已由 1990 年的4%大幅提升至 2014 年近 10%,与此同时猪肉的消费占比则由 81%下降至 65%,饮食结构的升级使得人们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倾向于消费牛肉等高档食品。到2015年,人均牛肉消费量已由2009年的4.25 公斤增长至约5.34公斤,增长 25%。
另一方面对于供给方,则普遍存在 “规模集中度低,品牌集中度低”的现状。他说,总的来看,目前牛羊肉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偏小,行业高度分散,加工水平低,研发投入少,科技含量不高。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超过50亿元的一家也没有。而国外的生产企业则相对集中,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牛羊肉加工企业都是世界级的输出。
形成这种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达国家的牛羊肉生产天然环境好,普遍采用工业化生产,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较高。发达国家从牧场种草就开始采用机械化加工,屠宰、分割都是流水化作业。由于屠宰加工设备昂贵,国内屠宰、设备国内没有几台。
第二,国内企业品牌意识弱,品牌建设上投入不足或无力投入,品牌集中度低,由此而导致行业竞争秩序混乱,渠道分散,层级多,价格体系乱,造成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
第三,进口产品涌入,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提升品牌与品质
虽然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牛肉已达5.3公斤/年(羊肉人均不足3公斤/年),但还远低于美国35公斤/人的消费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消费端增长还有巨大的空间。
在穆培龙看来,国内牛羊肉行业正面临发展风口,只有从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附加值入手,实现升级转型,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商机。
他指出,第一,企业发展要实现规模化。通过政策加强扶持,企业加大投入,未来5到10年,培育和产生一些初具规模的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随着竞争水平提升,一些无资金、无实力的小企业将被逐渐淘汰,而一些具备资源、资本、渠道、品牌等优势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抓住机遇,在行业和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和份额。
第二,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精品化。也就是说首先要从生产源头抓起,科学饲喂,提升牛羊产品的生物学品质;针对产品初级、粗放的现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针对用户需求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打破传统思路,强调品牌化发展。针对牛羊肉有产品无品牌的现状,建设品牌、打造品牌,引导、消费、占领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品牌效益。
牛羊肉产业大会
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近几年,国内农户退出肉牛养殖行业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是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抬高了农户从事养殖业的机会成本,二是肉牛养殖的高料肉比、较长的养殖周期和规模不经济的特性导致肉牛养殖在养殖业中的比较优势很弱。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是目前的牛羊肉出产大省。京津、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是牛羊肉主要的消费产地。
为充分提升国内牛羊肉产业发展水平,助力牛羊肉行业转型升级,从2014年开始,穆培龙在内蒙古打造了“中国牛羊肉产业大会”。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大会的展出面积已经从最初的6000平方米增长到了2016年的12000平方米,参展企业从2014年的不足百家到2016年的300多家,现场观众也实现了300%的增长。
中国牛羊肉产业大会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据了解,2017年的大会,东方万旗、蒙都、伊赛、科尔沁、小尾羊、大庄园、蒙羊、蒙容、天顺源、天正源、中敖、恒阳、恒都、赤峰宏发、草原宏宝、草原兴发、皓月集团等行业前30强知名企业将集中亮相,同时带动行业的先进设备、原辅料企业积极参与。多场论坛活动的同期举行,将探讨应对行业热点和痛点。
中国牛羊肉产业大会助力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穆培龙介绍,经过前三届的积累,大会已经成为中国牛羊肉行业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会对参与企业配套了展前宣传、展期宣传、企业参观,会后优秀企业展播等多种宣传形式。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中国牛羊肉食品之都logo设计大赛颁奖”等一系列现场活动,全面推广国内牛羊肉产业的优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