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生鲜电商一年倒闭14家/下半场还能玩下去吗?

2017-12-2814:32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

 

 

 

近日,一份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梳理的“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给了众多的生鲜电商平台当头一棒。

 

在经历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似乎集体进入寒冬期,业绩下滑、增长缓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2017年间,就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如鲜品会、菜管家、美味七七等等。

 

生鲜电商作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虽然深受资本追捧,却也陷入了盈利困境。一方面生鲜冷链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建设不足,带来高腐损率;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缺乏上游控制力,产品标准化难度高,同质化竞争严重。

 

在经历了上半场的野蛮生长之后,下半场生鲜电商该如何找到盈利的方向呢?

 

 

 

 

01

 

 

死亡名单再揭行业痛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国内生鲜电商2016年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与之相适宜的生鲜电商融资总额亦达到60亿元。

 

但成交和融资的增长并未令行业的整体日子向好。经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似乎集体进入寒冬期,业绩下滑、增长缓慢。

 

2014年全国总共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其中实现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亏损,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到2016年,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仍旧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而眼下,上述“死亡名单”的出现,无疑给此前热捧这一新兴产业的投资方又浇了一盆凉水。

 

依照上述名单,2016~2017年间总计有14家生鲜电商倒闭。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部分企业存在起死回生或合并的情况,实际倒闭数量或没有那么多。以本来便利为例,据本来生活方面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来便利”被传倒闭是因为并入“本来生活”同时更名为“极速达”。同样被列入死亡名单的菜管家,其热线工作人员则透露,公司仍正常运转,生鲜配送范围除崇明岛之外的上海地区。

 

一位资深生鲜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生鲜电商中,物流加仓储一般占整体价格的10%;人工成本占10%;用于市场推广的用户补贴占10%;货物损耗占5%到10%。“而生鲜批发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这样的情况能盈利?这就是互联网人涉足生鲜电商的真实水平。”

 

 

02

 

 

多个明星资本已躺枪

 

公开资料显示,菜管家2013年融入光明集团。但即便有光明这棵大树,还是在2016年多次被指“昙花一现”。

 

本来便利被并入“本来生活”,则被认为是本来生活在O2O生鲜领域打了一场败仗,而被迫收缩。此之前的一个月内,本来生活宣布完成C轮、C+轮融资共1.17亿美元,该笔融资由中城联盟、上海南都、信中利资本,九阳股份共同投资、鼎晖资本、富厚资本跟投。

 

死亡名单中的另一个生鲜电商青年菜君,融资历程也是相当顺利。公开资料显示,青年菜君2014年初成立后不久便获创业工厂数百万天使投资;2014年9月,A轮融资,1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梅花天使创投、九合创投;2015年3月,B轮融资,数百万美元,联创策源、平安创新投、真格基金成为其新一轮投资方。

 

美味七七在破产清算之前的道路也十分顺畅。其前身为泰国正大集团于2011年创立的生鲜B2C网站“正大天地”,后在2013年更名为“美味七七”,并在2014年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

 

而即便在上述名单之外,一些生鲜电商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作为目前为止完成最多轮融资的天天果园,其O2O模式也在2016年走到困境。天天果园去年已公开宣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门店即将全部关闭,天天果园的O2O战略将有所调整。O2O业务“天天到家”也已被“闪电购”替代。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天天果园拿到张江高科1亿美元的D轮融资。

 

睿鼎资本创始人李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生鲜电商对资本来说,目前已经是一个风险比较高,投入与产出不是那么理想的行业。“我们不再关注这块是因为巨头已经在里面,例如上市公司永辉已经在涉足这一领域,二是不论是冷链、运输还是O2O,都已经有非常多的公司做了布局,这行目前已是高度竞争行业,边际效应减边际成本空间已经不是很大。”

 

资本投资依然在谨慎展开,据易配菜蒲姓负责人透露,业务主要在深圳的易配菜已拿1000万-2000万的天使。

 

 

03

 

 

生鲜电商中了什么魔咒?如何破?

 

生鲜电商到底中了什么魔咒无法分身?而这个魔咒又该如何破解?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阻碍生鲜产品发展的有两个重要因素:打通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但两个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2016年生鲜电商行业依旧发展缓慢,成为了“鸡肋”市场,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

 

极光数据研究院分析总监唐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生鲜产业利润本身就比较单薄,资产还特别重。传统生鲜业依靠各级渠道和实体店来经营,模式成熟,已基本占领主要市场。而新进入的生鲜O2O在渠道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既要构建自有渠道,又要进行线上引流,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鲜O2O的运营成本。

 

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和41%,欧美国家冷链流通率超过95%,这让生鲜冷链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刚说:“生鲜产品在仓储、运输以及终端销售过程中极易出现损耗,保鲜所需的冷链系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成本颇高。”某生鲜电商高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缺乏足够的“最后一公里”冷链支持,生鲜电商不得不选择泡沫箱、冰袋等包装,还得再支付运输费用。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表示,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果蔬、肉蛋、水产等品类95%的冷链运输覆盖率来看,国内10%的冷链运输覆盖率实在是太低,区域性的冷链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更是将冷链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发展的均衡度。

 

在其看来,所谓的运输成本,不单单是冷链运输,相比普通物流的材料、仓储与预运输成本,高达20%~30%的损耗率直接导致了商家盈利无望,而国外成熟市场中冷链运输的损耗率不过3%~5%。就算以最低限度的20%损耗率来计算,2015年度全部生鲜电商实际可销售产品金额高达700亿元,其中140亿元的部分被白白浪费在了运输环节,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而言少了110亿元的收入。

 

深农电商总部总经理陈磊表示,所有农产品电商都面临标准化的问题。之所以货不对板导致客户投诉,是因为产地碎片化导致资源化和标准化难度极高。为避免投诉,生鲜电商不得不在购买货品后自行分拣选货,这必然带来货损进一步提高。此外,生鲜电商有限的体量也让它们在竞价中缺少话语权。

 

上述生鲜电商高管表示,电商的竞争力应该来自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利润也应该来自于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渠道。“但现在生鲜平台能吃下的货量有限,大部分生鲜品类其实还是来自于中间批发商,生鲜电商的货源渠道和线下实体区别不大,议价能力并不高。”上述生鲜电商高管说。

 

而在打通产业链这一点上,生鲜电商专家李志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目前多数生鲜电商的重点主要还是在营销和渠道上,对上游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并不擅长,而这些传导到下游的营销和渠道上,也会给生鲜电商带来巨大压力。

 

 

04

 

 

生鲜平台下半场有哪些玩法?

 

1.5万平方米的大仓库被分为控温、冷藏、冷冻和深冷四大区域,温度从10℃~15℃、-4℃~0℃到-22℃~-18℃不等,水果、蔬菜、肉禽单品、海鲜等各式生鲜商品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区域。这是京东在北京的生鲜仓库。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供应链负责人朱铭告诉记者,在线下超市里,鸡蛋多半只是常温保存,但在这里却要放在冷藏区,“目的是尽可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面对竞争,生鲜平台只能自己动手补齐短板。自建冷链物流、减少损耗这样的重资产投入必不可少。顺丰优选、每日优鲜、沱沱工社、易果生鲜等一系列生鲜电商平台都建起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生鲜电商企业正在尽力完善冷链物流这一关键竞争力,确保产品的仓储及配送。”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说。  

 

互联网技术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甚至创造出新的模式。生鲜电商每日优鲜CEO徐正表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模式”,即建立“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微仓”。简而言之,就是在社区3公里范围内建大量冷库。根据订单密度、天气甚至节假日等因素,作出一套数学模型来计算不同的补货系数,能够相对准确地将货品从大仓调货到相应微仓,这样一方面用户下单两小时后即可送达,体验更好,另一方面履约成本只有传统方式的三分之一。从去年7月份开始,每日优鲜已经在北京市场实现盈利。  

 

此外,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也为生鲜电商带来新的商业逻辑。通过与线下实体的合作,生鲜电商平台有机会变身为供货商,以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易果生鲜以8.5亿元受让了永辉超市转让的联华超市股份,后者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三四千家门店;味道网也计划在未来两年将自有及合作门店数量扩展到5000家;春播创始人王昕表示,目前春播也与线下社区店合作,设立了超过300个店中店“春播角”。

 

《冷冻食品》

 

上一篇: 从廉价海产品变身餐桌新宠/一棵小海带如何...
下一篇: 【曝光】深圳罗湖一全链条有毒食品地下加工...
他们都选择了中华冷冻食品网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

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

10亿+

交易额10亿
豫ICP备18044844号-1 Copyright© 2018 冷冻食品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