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09:45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2020年初的疫情,催生出速冻食品消费新高点。速冻蔬菜作为速冻食品中的一个品类,自2020年起也迎来了市场新局面。
据媒体报道,2020年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有企业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了冷冻蔬菜。原因是,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的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新鲜蔬菜储存难,摘洗分类任务重,而无需洗切的冷冻蔬菜,能为后厨大大减压。
疫情之下,冷冻蔬菜的真实市场状况怎样呢?冷食君做了调查。
1
国外供给受限:
出口成本增加,旺季销量不如往年
2020是速冻蔬菜行业跌宕起伏的一年。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激发消费潜力,国外的速冻蔬菜需求量都有所增长。5-6月份,新加坡有批采购大订单,造成了我们的旺季。”日照绿拓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绿拓食品”)销售经理许传刚向冷食君介绍,2020年上半年,他们公司速冻蔬菜的生意基本不受影响,但下半年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网络
“12月份正值国外圣诞节,每年这时候产品需求量大,但从2020年11月开始海运费不断上涨,汇率波动不断,出口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企业都是很大负担,经销们不得不上调产品价格。旺季销量不如往年。”许传刚说。
在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有企业等待时机,有企业选择主动改变。据行业人士透露,很多速冻蔬菜工厂提前给员工放年假,选择“静观其变,来年再战”。
浙江金华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向冷食君透露,公司速冻蔬菜生产线已停数天,工厂正在调整升级,工人们已早早放假。
2
国内需求不足,细分品类或是一个突破点
有留学生统计,在英国超市里,常见的速冻水果、速冻蔬菜单品超过20种,由洋葱、大蒜等制作的速冻调料4种,加上各种混合蔬菜,总体有超过60多种的速冻蔬菜在售。
△图片来源:网络
而冷食君走访郑州大型商超时,发现在售速冻蔬菜,最常见的是速冻玉米粒、青豆,部分超市还售卖西蓝花、混合蔬菜。超市人员介绍,速冻蔬菜不如新鲜蔬菜受欢迎,除了散装的速冻玉米粒、青豆销量较为可观,其他产品购买力明显不足。
许传刚介绍,绿拓食品的速冻蔬菜产品,85%出口到欧美、日韩,15%用于内销。其中内销以餐饮端为主,主要面向餐馆、机场、学校、酒店。
据许传刚提供的数据显示,绿拓食品的速冻蔬菜2018年总销售量为6000吨,2019年为7500吨,2020年为9000吨。而国内的销量,2018年为500吨左右,2019年为700吨,2020年为950吨。
由此看出,我国速冻蔬菜消费能力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与国外需求量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行业某销售人员称,往国外连锁超市出口一个单品就是数十吨,而国内一个餐饮客户需求量只有几吨,更不用提C端用户。
除了餐饮、商超领域,线上也有以健身蔬菜沙拉组合形式销售的速冻蔬菜,特点是包装精美,价格偏高。受健康、快捷等消费观念的影响,未来90后、00后、10后很有可能成为这一细分品类的消费主力军。
3
内销问题突出,出口市场仍是发力点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制定颁布了《速冻水果与速冻蔬菜生产管理规范》,从加工原料、设备设施、卫生、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水果和速冻蔬菜产品加工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我国速冻蔬菜行业开始向更加标准的方向发展,但经历了2020年的快速发展期,冷食君发现,该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小作坊与大工厂并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某速冻蔬菜企业负责人透露,2020年上半年出口需求大涨,广阔的市场、可观的利润驱使着更多人加入。国内现有上千家速冻蔬菜工厂,新而小的工厂层出不穷,而这些企业在管理、设备和人员配置上达不到行业标准,导致产品质量低。
企业宣传能力不足,国内市场缺少品牌建设。
我国速冻蔬菜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借助国际经济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使得大部分生产者更倾向对外出口,而不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导致现在国内消费群体对速冻蔬菜仍有偏见,从而形成市场销量不足-供给短缺的恶性循环。
另外,销售者认知不足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冷食君走访超市时发现,店员更热衷于推销新鲜蔬菜,速冻蔬菜则被认为“新鲜度不足”。
成本单价低、冷链成本高,是速冻蔬菜在面向国内终端消费者销售中的一大难题。
没有国外持续的需求和购买力,意味着售卖者要承担滞货和无利润的风险。
随着国人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对食用便携性强的产品,购买频次会越来越高,必将促进速冻蔬菜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但未来是否可以赶超国外还是一个未知数。
许传刚表示,即便是受疫情、海运费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速冻蔬菜生产商们仍旧主要瞄准国外市场。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展会详情)↓↓↓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