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09:29
来源: 冷冻食品网 发布者:编辑最近,“如何看待轻食成为新风口”、“中式沙拉上线3个月销量翻4倍”等有关“轻食”的话题冲上热搜。
从2014年至今,中国轻食市场起起伏伏,有过红火有过退潮。眼下,随着又一波“新轻食”餐饮风兴起,迭代升级的“轻食”市场大有爆发之势,作为餐饮供应链的速冻食品企业是否也有机会参与?商机在哪里?
冷食传媒记者 | 陈利娜
1
“轻食风”再流行,2.0时代来临
主打“原料新鲜、健康理念”的轻食风,最早刮起于中国上海,2002年,一批主打沙拉、三明治等轻食的餐饮门店在上海铺开,中国市场出现了最早的轻食品牌。
2014年,随着健身行业兴起,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明显提升,以低卡、低糖、健康、减肥等为特色的轻食爆发,“米有沙拉”、“大开沙界”等轻食餐饮品牌相继崛起,完成对市场的初步教育。
同时,资本也迅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2018年,至少有10亿资本涌入轻食赛道。
2018年后,第一批轻食品牌逐渐倒下,新的品牌不断登场,有数据显示,中国约78%的轻食相关企业新增于2018年后。
尤其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以低热量、低脂肪、搭配均衡为主要特点的轻食,再次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根据美团外卖《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年国内轻食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5年内占到餐饮总收入的10%左右。
但“轻食1.0时代”,很多产品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口感差”“产品单一”的印象,很多轻食产品标榜的“减肥控卡”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品只是打了“轻食”的概念,本质上性价比不高,“轻食像草一样难吃”成了轻食圈心照不宣的秘密。
其实,作为餐饮的一种形态,“轻食”本身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食物,也不是指食材分量“轻”,食材烹饪方式“轻”,而是轻在“卡路里”,能让食用者摄取营养的同时,吃的无负担、无压力、更健康。“轻食”概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于食物健康、营养、低卡的追求,是对健康养生的重视。
有人说,放宽了讲,只要是低糖、低盐、低油的食物,都可以称为“轻食”。不同于以往各种蔬菜的“大杂烩”,新式轻食食材更加丰富,制作方式更加多样,可以凉拌、白灼、油焖等等。
类似轻食粥、荞麦面、各种杂粮主食、魔芋凉粉……成了消费者的新选择,从只吃草的初代“轻食”进化到升级版的2.0时代,“轻食”变得品类更丰富、口感更好。
2
从鸡胸肉切入,“优形”的轻食之路
在专业人士看来,从食材上来说,考虑营养搭配的均衡性,并不是说一定要拒绝碳水,而是各方面都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热量摄入,比如,同等条件下,宁要杂粮不要精面,宁要鸡胸肉不要猪肉……
在速冻食品领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理念追求的产品越来越多,杂粮主食、荞麦面、鸡胸肉等,品类不断延伸,且“口味”也在不断创新。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中餐的很多烹饪方式都比较适合制作轻食,想要减少油脂的摄入留住营养,轻食不一定非得要一大盘沙拉或者采用西式的做法。比如,周黑鸭推出的鸭腿饭,一份常规的盒饭,有菜有肉,但热量还能保持不超过500kcal。
速冻食品领域做“轻食”产品的企业还不多,涉足最早也最成功的要数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祥股份”)旗下轻食品牌——优形。
“优形”从鸡胸肉开始,通过产品矩阵重构来满足细分人群需求,以“差异化”为营销抓手,在鸡胸肉还属于健身人群专属食物的时候,就打出了“即食鸡胸肉”品类。
通过“轻卡”对标其他肉质零食,到2021年4月,实现了单品过亿的成绩。不仅如此,优形还将“低卡美味”变成标签,对主力产品进行口味拓展,加入了乌龙肉桂等新口味,产品矩阵不仅有更mini的小Q鸡胸肉,还有墨鱼汁鸡胸肉肠等。
“优形”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2年第一季度,优形就推出了鸡胸肉薯片、优形“加个鸡腿”、鸡胸肉燕麦炒饭、低脂鸡胸肉肠等多款产品,近几年,“优形”线上线下渠道,都呈现了迅速增长态势,线下覆盖了超三万家便利店、KA系统,让鸡胸肉产品迅速融入城市青年生活。
围绕“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做文章,力求品牌形象年轻,驾驭需求、引导消费,对于“轻食”产品,优形的战略是继续稳扎稳打做好鸡胸肉产品,然后逐步从高端鸡胸肉扩充到“低负担”的肉制品健康食品,让品质好物走向更多消费者。
该负责人认为,把每一款产品都标注详实精准的热量数据,并根据消费差异匹配不同选择,未来的轻食一定会大受消费者欢迎,从低脂向大众圈层饮食进阶,新轻食行业将走向新高地。
3
定位“杂粮专家”,做更健康的主食
在秦皇岛市在旗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在旗”)总经理张全利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杂粮主食会成为消费者的餐桌新宠,荞麦、板栗、燕麦、薏米……这些杂粮都将成为“主食”的主要成分。
原本从一款“粘豆包”起家的在旗,在2019年意识到,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光靠产品质量这一条,很难在行业立足,看到国内三高人群跟人们消费杂粮越来越少有很大关系,在旗果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杂粮专家”。
不仅如此,“在旗”还提出了更高的立意,既做杂粮主食,也追求“原味”文化,突出绿色加工。简单来说就是去除在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在旗”在业内首次提出了“零添加泡打粉”概念。
由于杂粮天然比较粗糙,想要解决“口感不好”的问题,就要让口感变得更细腻,而这需要很高的技术及工艺支撑。
好在十多年的生产,“在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技术革新,在保证杂粮营养、色泽、健康的同时,可以做到将口感最优化。
张全利说,“在旗”重新定位之后,杂粮主食销量每年增长百分之百,“2019年投产的车间,去年做到了一个亿,今年有望突破3个亿”,不仅如此,在旗还将燕麦、苦荞等一批杂粮作为原料来源,这些产品的开发,得到了追求健康人士的大力追捧。
张全利预计,未来三年,不仅油条、面条会加入杂粮,更多米面产品都会围绕杂粮做文章。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会带来巨大的需求,在速冻食品领域,不仅杂粮这条线,还有其他低卡低脂的产品会成为企业新的选择。
30000+
三万家冻品经销商5000+
五千家冻品上下游企业10亿+
交易额10亿